成功案例上方banner

成功案例 /

Success Case

    34歲卵巢早衰、肌腺症術後兩週自然受孕,張帆醫師「T型開口術」超狂案例
    發表時間:2025-10-31

      ▼ 快速導覽 

     

      ◆ 術後兩週自然懷孕 超狂臨床案例
      ◆ 卵巢早衰 肌腺症 嚴重沾黏的多重難題
      – 卵巢早衰與高發炎:為何不能打停經針?
      ◆ 改良式手術:專為生育設計的第四代T型開口術
      – 從「治病」到「生育」子宮肌腺症手術的四代進化
      ◆ 為什麼我不建議想懷孕的病人做海扶刀手術
      – 手術為了懷孕而不是為了漂亮的傷口

      ◆ 肌腺症非絕症 正確治療就能翻轉命運
      ◆ 相關文章

     

     

    術後兩週自然懷孕 超狂臨床案例

    這是一個連我自己都覺得「太狂了」的臨床案例!
    一位 34 歲的病人,面臨卵巢早衰(AMH 僅 0.6)並合併子宮肌腺症,她在我們診所接受了改良式的開腹手術。

    手術日期:6月12日入院開刀,6月14日出院。
    術後1週:6月20日回診,超音波已見接近排卵的卵泡。
    術後1個月:7月14日回診,發現自然懷孕成功!
    最終確認:7月28日確認懷孕六週,已有心跳。

    這次的手術中,我們打開了子宮與腸子間的沾黏,切除了30公克的子宮肌腺症組織,並做了防沾黏手術防沾黏液放置手術傷口只有傳統的一半大。看來胚胎是在防沾黏液吸收完後(約10~14天)就直接著床了。

    而她的胚胎,就著床在那個布滿縫線的子宮表面上。這樣的超音波畫面,全世界都不常見。超音波可以看到,在佈滿手術縫線的子宮上有個胚囊,並且有心跳。手術縫線預計三個月後吸收,屆時胎兒逐漸長大,而手術傷口會慢慢縮到更小。所以在懷孕早期,胎兒與手術傷口,是一場微妙的競逐。

    張帆婦產科|術後懷孕初期 胚囊超音波圖

    張帆婦產科|胚芽超音波圖

     

    【張帆醫師故事分享】

    這是我們執刀以來,子宮肌腺症手術後兩週內自然懷孕的第一人。

    印象中,以往也有兩位病人在開完刀的第二個週期自然懷孕,後來都順利生了兩胎。

    當年在二十週轉給產科醫師時,學弟還特地打電話來問我:「真的安全嗎?」

    我笑著說:「放心,因為是我開的!」

     
     

    AMH0.6 卵巢早衰+肌腺症+嚴重沾黏的多重難題

    這位病人34歲,結婚一年多沒有懷孕。她的狀況充滿多重挑戰:

    1. 卵巢早衰:AMH只有0.6,卵巢功能退化得很快。

    2. 子宮肌腺症與疼痛:每次月經來會經痛兩天,甚至伴隨明顯的肛門痛。

    3. 嚴重沾黏與發炎:超音波顯示病灶長在子宮後下方,與腸道沾黏嚴重。CA-125指數在外院測到216,月經乾淨後仍有89,遠高於正常值 35以下。

     

    • 卵巢早衰與高發炎:為何不能打停經針?

    在這種卵巢早衰合併高發炎活性的狀況下,常規的治療方式反而會成為生育的阻礙:

    不能打停經針(柳培林):停經針會壓制卵巢功能,對於 AMH 0.6 的病人來說,怕打完後卵子就再也出不來,讓原本就極低的機會消失。
    海扶刀的盲區: 子宮後緣的病灶海扶刀又夠不著,治標不治本。(事實上,肌腺症如果做過海扶,大概會絕育了!)

    因此,我們決定採用改良式手術來治療,目標是治病,更要保留懷孕的機會。

    ▎延伸閱讀:重複流產三次,染色體異常,子宮內膜4.2mm,成功生雙胞胎
     

    張帆婦產科|海扶刀的盲區: 子宮後緣的病灶海扶刀又夠不著

    張帆婦產科|病理中心組織檢查報告


    改良式手術-專為「生育」設計的第四代 T型開口術

    我常說,子宮肌腺症的手術要分清楚「目標」:是為了止痛,還是為了懷孕? 這兩者看似一樣,在手術設計上卻有本質的不同。我們改良到現在第四代的手術,是專門為備孕女性設計的生育型手術,其發展史如下:

    • 從「治病」到「生育」子宮肌腺症手術的四代進化

    早期的子宮肌腺症被視為「老年病」,處理方式多為切除子宮,因此保留子宮並能懷孕的手術做法,長期沒有進步。

    • 第一代手術(治病導向)由已在天國的老師所傳授。採立體三角形切口切除後,將子宮兩邊對縫合。雖然能解決經痛和經血過多的問題(治病目標),但縫合會導致子宮內腔被扭曲摺疊,使得子宮失去正常功能,懷孕率奇低
     

    • 第二代手術:當年有日本教授提出整個切開子宮再縫合。但由於醫師們擔憂會形成嚴重的子宮內腔沾黏,風險過高,因此在備孕女性中少有人敢嘗試。
     

    • 第三代手術(T 型開口術)這是「為生育設計」的關鍵突破。2010年的中秋節,我從剝柚子得到靈感,發展出此術法。核心是像剝柚子一樣將子宮皮肉分開,精準切除肌腺症,同時不改變子宮的軸線。這項技術的大幅進步,讓保留子宮後自然懷孕的機會大大提高

    • 第四代手術(生育優化): 由於我們的目標是讓病人懷孕,而非單純治病,因此手術的改良從未停止。目前已是第四代,技術細節更臻完善,特別強調血流保留、縫合的穩固牢靠與極短的修復期使子宮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到最適合懷孕的狀態

    ► YouTube頻道:中秋節剝柚子你是剝來吃,張帆醫師是剝來練手術?!

     

    【T型開口術的生育革命:從記者會分享到北部的權威見證】

    為了讓大家知道「肌腺症不必切除子宮,是可以治療後懷孕的」我於 2016 年特地跑去台北開了記者會,分享了術後自然懷孕的成功案例(當時病人的小孩已長大)。自此以後,網路上出現了許多肌腺症治療「專家」。直到 2019 年生育醫學會和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在台中開聯合會議,我在會中介紹了一百多台的子宮肌腺症手術案例,至此 T 型開刀法就此傳到北部,目前北部的某醫學中心也以腹腔鏡施術,開了很多例。


    張帆婦產科|T型開口術的生育革命:從記者會分享到北部的權威見證

    報導連結:
    ► ETtoday健康雲 子宮「減肥」切除肌腺瘤 經痛不孕女隔月一圓當媽夢
    ► BLTV 人間新聞 求子有望 鐵三角整合治療助好孕
     


     

    為什麼我不建議想懷孕的病人做海扶刀手術

    近年來,許多肌腺症患者被「無傷口」的海扶刀所吸引。但在我們的臨床觀察中,海扶刀對於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有三大風險:

    海扶刀導致絕育風險高: 我們收治的患者,經過海扶刀治療失敗而需要手術的,雖然術後都能解決經血多和經痛問題,但都沒能生育了,所以做過海扶的肌腺症病人,在我們看來,是絕育了!


    無法徹底清除病灶:海扶刀的熱能無法穿過子宮中線的內膜,無法清除子宮後壁病灶,更不能去除骨盆腔沾黏。而這兩項恰恰是影響懷孕的關鍵因素。根據《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統計,和我們的觀察一致,但建議施術的醫師可能不會講。


    破壞修復能力:海扶和現在很多「熱消融」的手術原理一樣,利用熱能去消融肌腺症或肌瘤,但卻不可避免的燒斷了血管,這些血管本來是要攜帶修復的物質來讓子宮恢復,這樣一來,子宮的修復就遙遙無期了

    因此相較起來,我們認為冷刀是比較適合以懷孕為目標的子宮肌腺症治療方式。有趣的是,在台灣,倡導冷刀手術的和熱消融手術的兩位醫師,剛好來自同家醫院同一分科,同門師兄弟,提倡完全相反的做法,令人眼界大開!

     

    • 手術為了牢靠懷孕 不是為了漂亮的傷口

    我總是告訴病人:「為了懷孕的手術,是為了牢靠,不是為了花俏。」

    子宮將來要承載一個小孩,手術後的縫合必須穩固牢靠。外部傷口大小不是問題,因為生產時剖腹產會用到同一個傷口。微創手術如果能掌握「生育手術」的要領,也能達到同樣療效。但我們的開腹手術只需約 1.5 小時,而找我學弟開腹腔鏡肌瘤手術的病人卻可能花上 6 個小時,麻醉久、恢復慢,住院時間也更長。

    ▎延伸閱讀:優質囊胚不懷孕,是卵子履歷不好?|調卵和養卵有何不同?|卵子不好,精油也有鬼?
     

    張帆婦產科|子宮肌腺症一定要開刀嗎?我們的治療目標是成功懷孕,不是急著手術!

     

    張帆醫師:肌腺症非絕症 正確治療就能翻轉命運

    這位病人是我們第一例「術後兩週內懷孕」的成功案例。這不是奇蹟,而是找出真正原因、精準修復後的結果。

    子宮肌腺症不是絕育的宣告。關鍵在於——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子宮重新具備懷孕的能力。

    我常說:「治療的目標,不是把刀開得漂亮,而是讓妳能抱到孩子。」

    ——
    by 張帆醫師 2025.08.05

    【本站所提供之醫學內容僅提供疾病與診斷流程之說明,並無法取代與醫師面對面的診斷,如有任何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或任何身體上不適,請向醫師尋求進一步的診斷與諮詢】

    ► 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張帆婦產科】
      

    相關文章:

    多年經驗累積發展出養卵的系統性療法,讓大部分病人都能一次植入成功

    外院治療失敗後,來我們這成功懷孕的故事

    卵巢功能弱,利用多次取卵和凍卵後成功懷孕

    更多張帆醫師分享:本院成功案例

    媽咪好孕分享